周灿华,1990年毕业于2024老澳门原料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同年分配到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从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工作。2013年获得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15年任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多年来主要从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技术管理、加固改造、运行调度、科技创新、水文化建设等业务工作。
“镇守江淮水网,掌控南水北送”,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中,周灿华兢兢业业30余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专家,从一名一线建设者逐渐成长为单位管理者,他深感自己肩负的重任。三十年多来,寒来暑往,日夜兼程,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珍惜每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珍惜每一个成长进步的机会,珍惜每一项共同奋斗的荣耀,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效益发挥和示范引领献出了自己的岁月年华。
秉持初心的坚守者
时光荏苒,江淮明珠从江都的明月夜缓缓升起,成为福泽一方百姓的大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就像一个神奇的“调节阀”,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使江淮互调互济;它又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苏北大地,它更像一座丰碑,镌刻着一代代水利人科学治水的智慧和艰辛!
1990年周灿华分配到江都管理处工作,虽然没有赶上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但在后来遇到了加固改造高峰期。“我有幸参加了大部分水闸、泵站工程的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南水北调东线江都站改造(涉及2座大型泵站、1座110KV变电所、1座大型水闸和1条骨干河道等)、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万福闸加固、南水北调江都水利枢纽沿运闸洞漏水处理、江都东闸除险加固、太平闸及金湾闸加固、太平闸底板裂缝加固、堤防达标加固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这一座座工程,留下了周灿华为水利奋斗的身影,也见证了他30年坚守初心的风霜历程。
“淮河大约70%以上的洪水都是通过我们管理的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等工程泄入长江的,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我当时到万福闸管理所工作不久,领导安排我参加防汛工作,感到责任重大。”回忆起当初参加抗洪的日子,周灿华清楚地记得,当初为了保证洪水能尽可能快速下泄,保持工程不间断运行24小时,他住在管理所,和同事一起每天坚守岗位,很多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万福闸有65孔,走一个来往就是1公里,以前又是露天设备,周灿华经常和同事一起在晚上打着手电筒、打着伞去开闸。星星点点照耀在江水上,寂静的夜里偶尔传来几阵蛙鸣,虽辛苦但也体验到了别人感受不到的别样夜晚。但正是这样的坚守,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让洪水汇入长江滚滚东流。回忆起那段共同奋斗的日子,周灿华觉得那时候的他们作为年轻人,苦一点累一点正是锻炼的好机会。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在旁人看来都是天之骄子,但周灿华到基层后,就和工人们一起干苦活累活,丝毫没有怨言,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心性,这些经历也让他对工程建设的前前后后有了最深入的了解。“我们那时候浇混凝土都是靠人工拌,然后大家接力一桶一桶往下递的。”在一座水闸水下部位检修的工地上,技术人员只有周灿华一人,为了保证质量和工期,他总会跟大家一连干,有时需要连续工作20几个小时。欣慰的是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饱满。“我们的兴趣和事业是相通的”,也是因为有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多年后回想过去的场景,那些夜以继日开工奋斗的时光才会使周灿华记忆犹新。
倾注30余年心血于此,周灿华对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对优秀管理团队的感情已然深刻,秉持的水利初心也化作这里的砖瓦草木,诠释经年的热爱。
创新管理的探索者
“摩云巨闸雄东亚,倒海清波下冀州”,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这座雄伟的工程在新时期也散发着新的活力。水利事业发展到新阶段,就不仅仅限于工程效益,更多还要考虑工程的社会衍生效益,比如工程文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融入。江都水利枢纽作为一项具有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管理历史的工程,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这也是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
“2018年,我们单位自建了主要展示江都水利枢纽规划建设、科学管理与创新发展历程的展览馆,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时,专门视察了展览馆。”对此周灿华倍感自豪。作为管理处分管水文化建设的领导,周灿华先后主持了水利风景区的完善、水文化建设、水情教育基地创建等工作,依托系统的水利工程,他坚持将水环境、水生态、水科普、水文化多元融合,主持建设了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水情教育基地,彰显了“源头”工程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江都水利枢纽也荣获了“江苏最美水地标—水工程”“全国水情教育基地”等称号。周灿华主持展览馆的建设前后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每一块展板都经过周灿华的仔细推敲,组织设计团队精雕细琢。现在,展览馆也成为了每一个来江都水利枢纽参观者必去的地方,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凝聚了周灿华和他的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心血的地方,也在如今收获了最美好的赞歌。
除了文化建设外,周灿华在工程管理上也颇有经验,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创新管理和现代化建设中,周灿华主持编写了《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管理现代化规划(2011-2020)》,是全省第一个获省水利厅批复实施的水利工程管理专项现代化规划,为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现代化规划起到了示范作用。他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先行探索,参与课题研究、编写出版精细化管理丛书,负责起草全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评价办法及标准,如今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已在全省全面推行,得到了全国水利同行的好评。同时,他主持构建了江都水利枢纽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管理处工程管理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结合工程管理与建设的实际需求,他带领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多项水利科技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1项、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8项,参与起草4部水利行业标准,主持编写出版著作9部。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从一个工程建设者到管理者,周灿华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带着水利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助力这一颗江淮明珠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无私奉献的乐水者
多年投身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与管理,周灿华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这里,不记得有多少个节假日奔赴工程现场、抗洪一线,也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在办公室直至深夜,周灿华笑着说道:“其实这么多年我已经养成习惯了,我心里已经没有什么节假日的概念,只要工作需要我就第一时间出现。”
工作仅三年多时间,周灿华就走上了基层管理所领导岗位。那个时候,周灿华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但是上级领导让他放手去做,很多事情都是由自己安排。在一次次地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周灿华逐渐习惯了忙碌,以致于后来休假的日子里,他都想着工作中还有哪些没完成的、哪些需要再进一步完善的。“我夫人说我在家里待不住。”说到这儿,周灿华有点不好意思地摊摊手,“我夫人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确实对家里照顾夫人比我要多得多,很感谢她。”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都站改造工程期间,周灿华作为技术负责人,一直非常重视相关泵站、水闸及河道等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安排、调度运行等重要问题,深度参与相关方案的制定,事无巨细全程跟进实施。曾经他为了解决江都三站出水流道底板空洞探查与改造难题,还专门联系母校的土木与交通学院,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测雷达,精准查明工程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灌浆加固措施,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对待工作,绝对不能有任何“大概”“也许”的出现,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心,在周灿华负责的一项项工程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作为河海人,做事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接受挑战,力求尽善尽美。”。带着河海人的责任与态度,周灿华一直很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基于大学学习打下的良好理论基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需求,紧跟时代对水利发展的要求,他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前沿技术、管理科学,并常用结合、指导工作、注重创新,推动江都水利枢纽建设与管理处于全国同行的前列。尽管当初来到江都水利枢纽时,这里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薪资待遇都不太理想,但他无怨无悔,扎下根、沉下心,30余年的马不停蹄,周灿华投身水利,无私奉献,青丝染成白发的过程也见证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焕然一新,成为淮左名都一捧亮眼的清泉。
“我们管理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水利工程,每一项任务都是大事情。”周灿华的女儿也是河海人,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他经常跟女儿讲述投身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感悟。“多年后你回头看看,某座桥、某条路,包括我们的水利工程,如果它们的建成与发挥作用是与你相关的,你为它们做了贡献,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你会很有成就感。”
“我们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水利领域的河海力量。”而作为河海人,周灿华用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为这颗江淮明珠取得的巨大成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周灿华见证了江都水利枢纽打造成为水利行业的样板工程,自己也成长为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都水利枢纽的视察,也是对他的极大鼓舞。未来的日子里,周灿华也将继续坚守初心,怀着满腔热血,为江都水利枢纽、为南水北调事业奉献出竭诚尽智的力量!(卜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