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治水初心,以智慧兴水利——记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二站副站长陈丹

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2-27

陈丹,1982年出生于江苏江都,2003年本科毕业于2024老澳门原料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现任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二站副站长。

南水北调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起,历经几十载光阴,见证了沿线从水患频发到百姓安居乐业,一江清水永续北上,无数秉承禹志的河海人前赴后继,把青春的记忆编制进南水北调之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治水兴邦的奋斗故事。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主干线全长1466.5千米,这样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的整体信息如今已经能够通过一块块小小的电子屏幕尽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搞水利工程,最主要的部分实际上是土建,其次就是机电设备,我们自动化其实是很小的一块,但是最后却是通过它将工程样貌呈现给大家。”陈丹这样评价自己从事的这项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好”是陈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好

2008年,在江都西闸项目中,陈丹负责了其中的自动化安装与调试工作,前期工作结束后,整个项目完工留给自动化的时间非常紧张,可通讯设备总是存在问题,为了尽快找出问题,陈丹连夜反复试验,经过几天几夜的不断调试,终于发现原来自动化电缆是不能跟强电放在一起的,必须分开放置或者使用有屏蔽功能的钢管相互隔离开来。在陈丹看来,工作当中遇到困难并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一些从来没有碰到过的特殊问题,在面对这些“疑难杂症”时,陈丹认为“多虚心向他人请教、多做实验”是制胜的法宝。他说:“遇到困难不要着急,经验多了之后就会发现解决的方法往往就那么几个。”

在十几年的自动化管理和研发工作中,令陈丹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在淮安茭陵泵站的工作经历。茭陵泵站地处偏僻,又正值夏季七月气温正高的时候,自动化工程相对于土建工程工作量较小,一般就是现场施工、软硬件调试等,所以也不需要太多人,当时只有陈丹一个人负责茭陵泵站的自动化系统施工,这也是他第一次完整地负责一个泵站的自动化项目。可泵站的自动化系统与以往负责的水闸比起来要复杂许多。陈丹回忆道:“当时的压力非常大,时间紧迫,现场甚至连控制室都没有装修好,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调试到凌晨2点多。”不过好在后来总算是按期完成了自动化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程也如期验收,陈丹的工作成果在验收现场得到了好评。而淮安茭陵泵站更新改造建设处当年的负责人也成为了陈丹志同道合的好友,十多年过去了依然经常联系,这不仅仅收获了工作经验,也收获了水利战线中坚实的友谊。

2015年,陈丹来到江都二站,没多久就被外派到上海浦东机场二级排水系统委托管理项目部。陈丹负责管理的是3座出海泵闸及5座内河节制闸,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经验运用到其他工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陈丹回忆起2019年在上海浦东机场的时候:“当时正值国庆前夕,9月30日,台风来了,三座泵闸就在长江的入海口,12级台风把启闭机的钢盖板都掀掉了。那一次,我们两天两夜都没有睡。”长江一旦落潮,就可以开闸排水;但当时台风来了后,潮水落不下去,就必须开泵把水抽出去。“当时就是咬牙坚持下来的,水利人都是这样的。俗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万无一失,一失万无。”陈丹在上海浦东机场外派工作了6年,这些年,他一直保持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未出过问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年来,陈丹的工作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他负责的项目部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项目部。

从江都西闸到淮安茭陵泵站,再到浦东机场,陈丹脚踏实地、迎难而上,“认真做事,真诚待人”,这也是陈丹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所遵从的行事准则。

心怀感恩地坚定前行

谈起工作当中印象深刻的人,陈丹说,江都二站站长徐宁给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日常工作中,徐站长为人十分随和,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员工的难处,“由于之前未接触过泵站管理,刚到上海浦东机场项目部时,我是两眼一抹黑,不知从哪里着手,工作中存在较多困难,徐站长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协调解决,使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这一点让陈丹深受感动。近几年,陈丹一直在徐站长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着自己。陈丹说:“徐站长不但教我们怎么做,还会教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授人以渔、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对陈丹今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由于经常出差在外,近两年的疫情对陈丹的工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20年1月疫情刚来的时候,陈丹正在家中过春节,刚刚过了大年初八,作为负责人的陈丹就回到了上海浦东机场项目部。虽然知道去了暂时肯定就回不来了,但是他依然选择来到现场,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2021年春节期间,疫情反复,陈丹和该项目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回家,一直坚守在上海浦东机场项目现场。“2021年的春节,我是和工友们一起过的。”陈丹回忆到,“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是氛围还是很好的。”由于工作的原因,陈丹经常与家人一分开就是两三个月 。“我2015年来到江都二站,2016年就到了浦东机场。2016年9月,我的第二个孩子才刚刚出生,这些年来,对家庭确实没太照顾到。”谈起家人,陈丹满满都是愧疚。

工作的旅程中,陈丹很感谢每一位给予帮助的人,不管是同事、项目中遇到的人还是家人,都给予了陈丹前行过程中满满的力量,带着这些温暖的力量,陈丹在献身水利的路上,坚定前行。

以智慧兴水利

“我是江都本地人,从前我们本地人不叫我们单位为‘江都水利枢纽’而是叫‘引江’。顾名思义,就是把长江水引进来的意思。当时感觉这个单位充满了神秘感,进来之后了解了项目的水系图、功能之后,才知道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重大,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能够通过所学的自动化知识参与国家这一重要的战略性工程,陈丹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2003年,陈丹刚来到江都水利枢纽时,这里已经初步建成了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后来经过多年的升级改造,系统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从一开始仅能实现简单的开机开闸功能,到后来不断发展成为一个集工程控制、监测、报警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起初,江都水利枢纽各个管理所都有一套独立的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后来在管理处的变电所成立了集中控制中心,把江都水利枢纽四座泵站及四个水闸管理所的数据都集中起来,在集中控制中心就可以看到所有工程的状况。据陈丹讲述,近几年,江都水利枢纽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驾驶舱”的概念,把工程监控、设备维修养护等都整合起来,当设备维修周期快到时就会收到系统的提示,而不是出了问题才检修。此外,还有档案管理、考勤等等都将逐渐融合到整个的管理系统当中,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8舍601”

怀揣着水利梦想的陈丹,赶上90年代计算机的时代浪潮,于是用信息技术解决水利问题的想法在陈丹脑海里发了芽。陈丹选择了到2024老澳门原料网学习计算机专业,通过本科四年的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进入了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投身于水利自动化的工作当中,将投身水利的初心与本科所学专业充分结合了起来。

在河海有一次实习经历让陈丹印象颇深。陈丹记得那是2001年的9月,刚上大三,学院组织前往三峡实习。“坐了24小时火车到宜昌,”陈丹回忆说,“当时感觉非常壮观,大坝差不多完工了,船闸已经有了。”问起这次实习对陈丹未来选择从事水利行业是不是有了更加坚定的想法,陈丹不假思索地说:“是的!搞水利嘛,总要有人坚守在这里。有的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在一个闸上待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8舍601,”陈丹回忆起当时的宿舍号时脱口而出,“当时我们八个人一个宿舍,现在河海的宿舍都装了空调,我们那会儿可没这么幸福哦。”毕业之后,宿舍几个人分别选择了不尽相同的行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那一方天地。“这几年,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陈丹笑着说,“前年,我们还一起回了趟母校。”

陈丹回忆起在河海的四年,眼中泛起无尽的温柔和暖意。陈丹认为,“做事认真”是大多数河海校友的标签,同时更是河海赋予自己极为珍贵的品质。谈起在学校中难忘的老师,陈丹聊起了冯老师:“那时候,他是我们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他时常找我们谈人生规划。当时还觉得老师说的都是大道理不以为然,但走上社会后才发现确是如此。”此外,廖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陈丹回忆起来还是记忆犹新,声声“要好好学习”的嘱托让陈丹深受影响并铭记至今。

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之余,陈丹也有不少的兴趣爱好,图书馆阅览室是陈丹常去之处,对河海的学弟学妹们,陈丹寄语到:“要多多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和学校完全是不一样的。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仅要学好知识、本领,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功课’。多参加团队活动,与成员之间做好沟通,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学会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会沟通,工作效率会非常低。”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陈丹这样默默无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站好每一班岗的水利人,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治水兴邦的岗位上,才有了而今水患不再的鱼米之乡,才有了一江清水北上。他们用这一生去追逐着“横流浩劫永断绝”的愿望,践行着河海人“天下有溺犹己溺”的承诺,在南水北调的碧波中,在新时代水利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向前!(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