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水利枢纽纪事

千秋长江水利与千年长江水患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大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自西向东,途经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一路跌宕而下浩浩荡荡涌入东海。长江干流总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1],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流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尤其在广袤的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好,土地肥沃,资源再生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也是蚕桑、茶叶、油料、经济林木、亚热带水果、淡水鱼类的主要产区。长江“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长江上游到下游分别有着“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美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江流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江流域地理、地质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而多样化。这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有很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和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着雄奇瑰丽的山川景色。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被誉为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画廊”“人间仙境”。长江流域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万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千万子孙,但长江的水患也给沿江人民带来过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长江三峡工程段(孟凯 摄)

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到清代两千年间,长江发生过214次大洪灾,平均每10年一次。[3]1860年和1870年长江洪水,接连两次给江南地区带来了灭顶之灾。仅上世纪30年代的两次大洪水就吞噬了近30万人的生命。历史上洪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在荆江一带。因为长江穿越西陵峡之后,水势由窄深流急变得宽浅平缓,而且这一带河道特别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从上游带来的大部分泥沙,积年累月地在荆江河段淤积,河床不断被抬高,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所以说“千里长流,险在荆江”。号称“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0万人口以及15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长年经受着严重的洪水威胁。

治理长江特别中下游的水患成为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安邦定国的大事。东晋永和元年(345),荆州刺史桓温派陈遵主持筑堤治水。因大堤保一方百姓的富庶,便称之为“金堤”。《水经注·江水》载:“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遵造。”[4]金堤,也叫万城堤,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是荆江大堤的雏形。其后从隋唐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都不乏对防洪水利设施的修建,在降雨量较为正常的年份,可保一方平安,但遭到大洪水或特大洪水,这些设施往往无济于事,只能任由洪水肆虐,百姓陷入没顶之灾。“却惜无情风雨,滔滔洪水,百姓悲愁。”长江之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除害兴利更是亿万人民千百年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


世纪梦想一波三折

早在1919年,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里提出了在三峡筑坝建库的设想:“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5]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利用中外技术力量,对三峡水力资源进行了初步勘测、设计和研究,终因旧中国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而中断。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湖北视察期间考察了长江防洪。在航程中,他接见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毛泽东看看地图,指着三峡口的位置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6]林一山说:“我们自然很希望能修建一座大坝,可现在还不敢这么想。”毛泽东叮嘱道:“三峡工程暂时还不考虑开工,我只是摸个底。”[7]由此可见,兴建三峡工程,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最早提出来的。从此,三峡工程便纳入新中国领导人的视野。

三峡工程(刘顺 摄)

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百年少遇的特大洪水,通过刚刚建成一年的荆江分洪工程,保住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堤,但还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五省123个县市受灾,受灾人口1800多万,受灾农田面积4755万亩。灾后疾病流行,仅洞庭湖区死亡就达3万余人。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汛后,毛泽东主席专门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1954年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8]严重的洪灾,使治理长江的问题提上了新中国领导人的工作日程。同年1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武汉至广州的专列上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汇报。随后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规划、设计和实施。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长办”。1955年开始,“长办”在几十个部门和单位的大力协同、苏联专家的协助下,经过流域规划和工程勘测、科研和设计,于1957年底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并将此报告上报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

在三峡工程规划工作全面展开时,1956年6月,毛泽东在武昌畅游长江后,即兴填词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为世人描绘出治理长江的宏伟蓝图。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南宁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主席听取有关负责人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提出了“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并指示周恩来总理:“长江的事,你每年过问四次,我至少听一次。”[9]

同年2月,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率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湖北省的领导同志,溯江而上,就三峡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周恩来说:“我们要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从长江上中下游出发,以修建三峡大坝为主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10]1958年4月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到20年,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11]这是1953年提出动议以来,中共中央对三峡工程的第一个正式决议。

但是,由于三峡工程规模浩大,当时的国力难以承受,加上随后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黄河三门峡水库严重淤积及大水库防空等问题,使得三峡工程一时难以开工兴建。但据继林一山出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魏廷琤说:“三峡工程是周总理亲自交给‘长办’的;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停办……将来中央问起来,我们可以告诉党中央,‘长办’关于三峡的工作一天也没有停顿过!”[12]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十分紧缺的局面,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央建议先修建葛洲坝工程。中央在研究了葛洲坝工程与三峡工程的关系,并听取了对先建葛洲坝工程的不同意见后,1970年12月2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给毛泽东主席写报告,建议中央同意修建宜昌葛洲坝工程作为三峡工程的实验工程,以便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毛主席亲笔批示:“赞成修建此坝。”[13]

中共中央于1970年12月26日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并指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1988年12月,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这样,万里长江干流上诞生了第一座大坝和电站,为今后三峡工程建设培养了大批施工和管理人才,提供极其宝贵的经验。[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格外重视兴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准备工作。

1980年7月中旬,邓小平乘“东方红32号轮”自重庆逐流东下,途中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邓小平还把魏廷琤请到自己的船舱,对他说:“今天没有上下级,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个比较老的共产党员之间的谈话。因为以前长江的工作都是毛主席、周总理亲自领导的,我不怎么太了解,你给我详细讲一讲。”魏廷琤回忆道:“我整整讲了两个半小时,小平同志闭着眼,一言不发。我讲完了,小平同志睁开眼说,你讲的话,我听懂了。你回去,技术的工作你来做,中央的工作我来做。我再问你一句,技术工作是不是完全可靠?”“完全可靠!我们为三峡工程的技术工作,整整准备了30年,工作非常扎实,请小平同志放心!”小平同志最后说:“航天、卫星这些事情,时间到了,就都上去了。有两件事,我要不做就做不成了,这两件事就是,香港回归,三峡上马。”[15]

之后,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从北京赶到武汉,开会研究三峡工程问题。在实地考察并听取多方面意见后,邓小平指出:航运上问题不大,生态变化问题也不大,而防洪作用很大,发电效益很大。他说“应该很好地研究三峡工程问题,轻率否定搞三峡不好”[16]。邓小平的三峡之行,加快了论证三峡工程的步伐。

1983年,国家计委通过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及时报告给国务院。不久便得到国务院的原则批准。当年12月22日,邓小平在听取姚依林、宋平的汇报后,说:“三峡工程怎么样?能不能上?投资安排不可能那么准确,要安排得十分科学不可能,重要的是要争取时间,要把争取时间放在首位。这方面勇敢点,太稳了不行,没有闯劲,翻两翻翻不起来。”[17]这些话充分都表明邓小平对三峡工程早日上马的殷切心情。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听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有关三峡工程的汇报后,指出:“三峡工程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18]

为使三峡工程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稳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由水利电力部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重新论证三峡工程。这次论证聘请了21位特邀顾问,组织全国各方面专家412人,分10个专题、14个专家组进行论证。1988年11月,历时2年零8个月的论证工作结束,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三峡工程的开发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1989年7月21日,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就冒着酷暑来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斗坪坝址。在从沙市顺江而下的船上,他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专题汇报;到了武汉,又参观了三峡水库泥沙模型试验。他表示:“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为现实。”[19]

1992年4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对《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进行了表决。大会出席代表为2633人,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赞成票占全部总票数的67.1%,超过半数。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庄严宣布:“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通过。”并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

论证了40来年,也争议了30余年。至此,三峡工程终于有了定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开工前夕,江泽民考察完各项准备工作后,要求三峡建设者:“一定要发扬奉献精神,保质保量将三峡工程建设好。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一点都不能马虎,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最后胜利。”[20]

三峡水利枢纽(刘顺 摄)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在三峡大坝坝址——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指出:“任何困难都难不到我们,三峡建设必将得到顺利的进行,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将全部竣工。一个宏伟壮丽的三峡工程将巍然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它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敢于也能够建设好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千秋!”[21]最后,李鹏庄重宣布:“三峡工程开工!”


众志绘宏图,当惊世界殊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移民开发局、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方针、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国家电力公司(现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

移民工程

三峡工程的正式移民,从1992年坝区施工征地移民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挂在心头。早在工程开工之前,相关方面就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水库移民试点工作,动用资金2.37亿元。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这是确保三峡水库移民顺利进展的根本保证。三峡工程库区移民,从1992年坝区施工征地开始,分为四期进行。为保证移民得到妥善安置,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党中央、国务院在移民资金安排、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到2008年8月四期移民工程通过验收结束,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37.92万人(重庆市111.96万人[22]、湖北省25.96万人[23])。迁建城市2座、县城10座、集镇114座、工矿企业1632家[24];复建各类房屋5054.76万平方米、公路830.32公里、港口7座、码头270处、输变电线路2457.6公里、通讯线路4556.3杆公里、广播电视线路3541杆公里[25];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093处[26]。2009年到2013年,完成了移民工程扫尾任务和资金、竣工决算,拨付移民资金856.53亿元[27]。新迁建的库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与老城区相比,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建设开发性移民方针得到了较好落实。

枢纽工程

枢纽工程包括三峡大坝、电站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和电站机电设备四部分。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顺利实现大江截流。这是三峡工程一个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标志着为期5年的三峡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从此转入更为艰巨的二期工程建设。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合龙。此次截流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中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次截流,创造了中外水利史上江河截流的奇迹,从而为三峡二期工程顺利完成、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三峡大坝建在湖北宜昌市的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顺利封顶,全线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这是三峡工程建设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比预先工期提前了10个月。

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最大坝高181米,混凝土浇筑总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混凝土砌成1米宽、1.5米高的墙,可以从地球北极连接到南极。大坝所使用的混凝土可以浇筑85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

三峡大坝(孟凯 摄)

三峡工程不仅在于体量巨大,更在于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成功打破大坝施工领域“无坝不裂”的惯例,并且完全满足高强度、高效率的施工进度要求,这一成就令中国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领域遥遥领先世界。

三峡水电站是我国迄今为止综合效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三峡电站共设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分别位于左、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加上两台5万千瓦电源机组,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达882亿千瓦时,于2012年7月全部投产。

永久船闸是三峡水利枢纽三大主体工程之一,既是长江航运通过三峡大坝的主要通航建筑物,也是长江干流上的人工运河,全长6442米(其中主体结构总长1621米,引航道4821米),宽300米,双向五级,是当今世界上规划最大、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船闸。担负这一重点工程施工任务的是武警水电部队第四支队的官兵,1994年4月17日破土动工,他们克服立体交叉作业、高空作业等困难,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工程质量和进度得到业主、设计方和有关专家一致好评,至1999年10月3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全线开挖完工。2001年11月7日,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首扇反弧门在闸首中南竖井内安装成功。

三峡船闸(刘顺 摄)

2002年9月1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调试。永久船闸按年单向5000万吨和通过万吨级船队要求设计。过往永久船闸的船舶包括万吨级船队,每次过闸的时间大约需要2小时35分钟。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计划,船闸于2003年6月通航。

三峡升船机是由武船集团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其承船厢可载3000吨级船舶,最大爬升吨位高达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三峡升船机主体工程土建与部分设备安装工程,由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历时6年半完成。

三峡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工程全线总长度为5公里,其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之首。通航建筑于2015年7月试运行,有效提高了3000吨级大型船只的过坝时间,使其通过永久船闸由3.5小时缩短为40分钟,现已全部竣工并通过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的验收。永久船闸设计的通航能力在三峡工程完建时就接近饱和,比规划提前了近20年。现在,三峡大坝又开辟一条五级双线船闸通道建设,通航能力将达3亿吨,接近当年川江天然河道通货能力的130倍。

输变电工程

三峡输变电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又一主体工程。1997年开建,2007年完成。工程由92个单项工程组成,建成投产线路总长度为9248公里和变电容量2275万千伏安、换流容量1800万千瓦的一流输变电设备。为配合地下电站建设,2010年完成葛沪直流增容改造工作,新增林枫直流输电300万千瓦。

三峡输变电工程推动了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形成,加快了直流输电项目国产化水平的提高,完成投资364.99亿元[28],供电区域覆盖湖北、湖南、河南、重庆、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和广东等八省二市。

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达1263.85亿元[29],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让长江两易其道,终于拔地而起、壁立西江。通过长期监测,三峡移民工程全面完成了“搬得出”、基本“稳得住”、正在向逐步“能致富”迈进;枢纽工程“各项指标均在设计或预测范围之内,库区地质总体安全稳定,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三峡工程质量、功能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检验”[30];输变电主体工程和调度、计量、通信、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工程运行安全、质量良好。


大国重器功在当代利千秋

三峡工程历经百年梦想,40年论证,20年建设,10多万工程人员参与施工,130多万库区群众迁离家园,终于得以建成。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利用自然资源的成功实践,是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其规模之大、效益之好,为世界瞩目,令国人骄傲。

2020年11月1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监测表明,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31]

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成后,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有效保护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三峡枢纽工程从2003年运行以来,多次进行防洪调度,成功发挥了拦洪错峰的作用。2010年汛期,三峡枢纽工程经受了第一次较大洪水的考验,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7万立方米每秒,经水库削峰后仅以4万立方米每秒下泄,确保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汛期累计拦蓄洪水266亿立方米。[32]据专家估算,仅2010、2016两年,为国家挽回防洪投入和洪水损失15000亿元以上。[33]

2020年夏季,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多条支流发生洪水,三峡水库来水快速增加。实时水情显示,至8月19日12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涨至72000立方米每秒,超过建库以来最大值,针对汛情形势,水利部19日9时将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泄洪深孔泄洪。

发电效益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1000亿度。主要供电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中、华东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作用。三峡工程提供的清洁能源,碳排放每年就值10亿到80亿人民币,欧洲各国来商议购买碳排发量的公司络绎不绝。

三峡电站的建成,还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对获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之间的电力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电火电容量交换效益,保证电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惠及全国半数以上人口。据三峡集团2020年11月18日公布,“截至15日8时20分,三峡电站2020年已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031亿千瓦时,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于2016年创造并保持的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1030.98亿千瓦时)世界纪录……据统计,103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1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671万吨、二氧化硫2.06万吨、氮氧化物1.96万吨。”[34]

航运效益

三峡工程蓄水后,川江通航条件大为改善,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工程改善航道里程650公里,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船舶运输成本降低1/3以上,能耗降低近2/3;库区水上交通事故减少2/3,重大交通事故是蓄水前的1/17,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自2003年蓄水通航以来,长江航运业蓬勃发展,通过三峡枢纽的货运量保持年均13%的高速增长,2011年货运量已经突破1亿吨,是三峡蓄水前平均年货运量(1000万吨)的10倍,促进了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效益

三峡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每年生产近10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截至2019年10月底,三峡电站历年发电累计超过1.2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原煤消耗约5.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180多万吨及大量废水、废渣;或减轻因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危害。[35]对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率约为2个百分点。三峡工程不仅用以解决汛期的防洪问题,也用以解决枯水期的抗旱和供水问题,可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流量明显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暨豚和其他鱼类安全越冬,还有利于降减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入侵时间,减少上海市区人民吃“咸水”的时间。由此可见,三峡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说:“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我们自己迎难克坚,不仅取得了三峡工程这样的成就,而且培养出一批人才,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能力感到自豪。”[36]

从开始提出设想,到三峡工程全面建成,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历经百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刻感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举国同心的民族凝聚力,就没有今天的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治水兴国、水治邦兴的国之重器,是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的德政彰显,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丰碑!


参考文献

[1][2]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20201115.

[3]陆佑楣.三峡工程是改善长江生态、保护环境的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11(7).

[4][北魏]郦道.水经注校证.陈桥驿,校证.卷三十四江水[M].北京:中华书局,2013:763.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65.

[6]林一山.林一山回忆录[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158.

[7]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83.

[8]武汉“防汛纪念碑”碑文.

[9][15][33]张聪.百年夙愿话三峡[J].载炎黄春秋,2020(9):1924.

[10][19][20]张毅,彭俊撰.千秋伟业历史丰碑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三峡工程建设纪实[N].人民日报,20030905.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28.

[12]魏廷琤口述.百年夙愿话三峡[J].炎黄春秋,2020(9):2223.

[13][14][18]李鹏.高峡出平湖,众志绘宏图[M]//李鹏论三峡工程.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54361.

[16]刘思华.邓小平视察宜昌葛洲坝前后——访著名水利专家魏廷琤[N].三峡晚报,20071005.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50.

[21]李鹏.功在当代利千秋[M]//李鹏论三峡工程.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7138.

[22]重庆市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重庆市移民工程初验报告[R].2015.

[23]湖北完成三峡及南水北调中线移民逾44万人[OL].人民网,20150303.

[24][25]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峡移民工程[M].

[26]王显刚.三峡移民工程100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

[27]王珂.三峡工程决算金额逾2000亿挤占挪用移民资金2.79亿[N].人民日报,20130608.

[2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2485亿元[OL].财新网,20130607.

[30]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工作解读[OL].新华网,20140704.

[31]“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N].新华社,20201101.

[3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https://www.ctg.com.cn/sxjt/sxgc4/bwsx/727244/index.html.

[34]郭晓莹,朱静霞,梁锡.三峡电站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OL].中国新闻网:20201118.

[35]集团简介[OL].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ctg.com.cn/sxjt/gywml/jtjj/index.html.

[36]霍小光.习近平考察三峡工程: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OL].新华网: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