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禹”】王鹤亭 ——情系新疆兴水利

1944年,王鹤亭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去新疆!那时的新疆还在军阀的统治之下,时局动荡,去那里甚至有生命之忧。他第一次进疆仅一年就不得不撤出,随后于1946年再次进疆,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初步的工程建设工作。他始终记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心效法李仪祉前辈,要从灌溉水利方面去解救大西北的农民。他曾说过,解放给新疆带来了光明,给水利事业带来了机遇。从那时起,新疆就成了王鹤亭魂牵梦绕的地方,新疆水利建设和发展就成了他为之奋斗一生、操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业。

王鹤亭

王鹤亭(1910—1996),江苏江阴人,农田水利专家,新疆现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环境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33年,王鹤亭从中央大学土木系毕业后来到导淮委员会,年纪轻轻就承担起了淮阴船闸这座南北大运河淮扬段第一座现代化船闸的设计工作,并积极参与施工,在施工中锻炼自己,甚至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王震将军的亲自领导下,王鹤亭和水利局的几十名水利技术干部开始筹划新疆的水利宏图。他担任起军垦农场水利规划建设的总指挥,在天山南北配合部队开始修建有相当规模的永久性水利工程。他们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军垦农场,兴修了一个又一个水库和灌区。王鹤亭主张使用“代水泥”以及就地取材的土料、石料,并坚持修建引水式“平原水库”,这些成为新疆水利建设中的一大特色。

胜利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三四年时间内,王鹤亭领导组织完成了红雁池与和平渠工程,而且基本建成了八一、猛进、大泉沟和蘑菇湖等水库工程以及胜利渠、解放一渠、解放二渠、红星二渠和玛纳斯河西岸大渠、东岸大渠等10多项较大的骨干水利工程。

为新疆水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王鹤亭一生的夙愿,他的足迹也遍布新疆的大小山川河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王鹤亭尽管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却仍不知疲倦地奔忙于水利工地、技术审核现场和学术研讨会,为新疆水利建设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王鹤亭舍己忘我、为国为民的精神受到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老部长钱正英的肯定——“王鹤亭同志是新中国新疆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放眼全局的作风也赢得了一致的赞誉,被称赞为“真正的科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