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研团队在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商学院吴凤平教授团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方法及保障体系研究”(17ZDA064),在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该研究建立了跨境河流“水安全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立足于全流域视角,以维护跨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为准则,提出建立跨境河流“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该研究探索了跨境水资源实现“空间均衡”分配新方法。结合跨境河流的特点,基于“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确权主体、确权类型、确权方式、确权规模等方面,提出跨境水资源确权方法;依据跨境水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核心敏感源、分配目标及原则等,建立“初始分配以明晰权益所属+优化再分配以实现高效利用”的跨境水资源两级分配模式:第一级基于平等协商与时空均衡理念,建立跨境水资源初始分配模型,第二级基于利益共享理念,体现“供给与需求”兼顾、“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思想,协调水量和水益的优化分配,建立跨境水资源优化再分配模型,推动跨境水资源实现公平合理利用。

该研究将两级分配模式应用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中,研究发现:(1)基于平等协商寻求跨境水权分配最优解,平均满意度在85%以上,相比各流域国提出的谈判方案,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和稳定性,不同情景下的优化迭代过程见图1;(2)合作开发情景下的系统收益比非合作情景下的系统收益更高。当大联盟难以形成时,各流域国可以以不同参与率组成模糊联盟开展水资源合作,相比清晰联盟合作能获得更大的流域整体效益。

图1 不同情景下的优化迭代过程及结果

该研究提出了构建跨境水资源权益保障体系新思路。基于“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水法框架下,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以利益共享、权责对等为原则,以维护跨境河流健康生命为目的,提出构建跨境水资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权益保障体系新思路。

团队编制的咨询报告《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跨境水资源分配方法》2024年7月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咨询服务报告类二等奖。该研究的系列成果作为政策建议被上级有关部门和智库采用。(吴凤平、于智恒)